Rss & SiteMap
本论坛 http://www.sinodentallab.com/bbs/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修复患者口腔情况和修复状况。材料和方法:调查1197例老年修复治疗的病例,将每一病例的缺牙和修复情况输入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老年人平均缺失牙齿9.10颗,缺失最多的前3位牙齿是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余留最多的前3位牙齿是下颌尖牙、下颌第一双尖牙和上颌尖牙。19.51%的病例颌骨间无咬合接触关系,19.51%的病例修复时需咬合重建或咬合抬高;21.84%的病例修复前存在食物嵌塞。结论:活动义齿是目前老年修复治疗的主要方法。咬合重建以及防治食物嵌塞、颞下颌关节病是老年修复的特点。结果提示:应重视老年修复中牙体、牙周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的保健与修复治疗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牙列缺损或缺失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1,4]。为了解当前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缺牙情况及修复状况,制定老年口腔保健与治疗方案,提高老年口腔修复治疗水平,作者对1197例曾在本院行修复治疗的老年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选择1995-1999年在我院行修复治疗的老年病例1197例,其中男*832例,女*365例,年龄60-90岁,平均68.7岁。
2 方法
所有病例在修复前均行认真的口腔检查和治疗,包括拍摄全口或局部牙片,松动牙齿拔除,龋病、牙髓病、牙周病治疗,残根残冠拔除或保存治疗等。与颞下颌关节有关的病例在治疗前后拍摄关节侧位片。所有保留的残根均行根管治疗。将病例所有信息输入计算机,包括年龄、*别、每一牙位的缺失与余留情况、食物嵌塞、颞下颌关节、修复前后的咬合关系等情况。采用SAS与自编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将频数表绘成图。为客观观察牙齿损坏情况,本统计中覆盖基牙均记做缺牙;每一病例均以28个牙统计,因第三磨牙有先天缺失等多变因素。因固定义齿修复大多为单冠,不能全面反应口腔情况,所以口腔内缺牙与余留牙情况选活动义齿做统计分析。
结果:
1 一般修复情况
1197病例中1030例为活动义齿修复;167例为固定义齿修复。共计活动义齿1407件,固定义齿167件。
2 口腔内情况
1030名活动义齿修复患者共缺失牙齿9039颗,平均每人缺失8.78颗;按缺牙要求修复为主诉的患者统计为9.10颗。经统计,分别得出本组老年口腔内每一牙位缺失和余留牙的数目(图-1,2)。牙齿缺失最多的前3位牙齿是: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下颌第一磨牙。余留牙最多的前3位牙齿是:下颌尖牙、下颌第一双尖牙和上颌尖牙。
图1 老年修复患者牙齿缺失情况
图2 老年修复患者口腔余留牙情况
图3 老年男*固定修复牙位情况
图4 老年女*固定修复牙位情况
3 活动义齿情况
1030例老年患者中,全口义齿65例;上半口义齿52例,下半口义齿24例,赝复体14例。无牙列缺损,单纯以颞下颌关节病为主诉就诊12例,无牙列缺损以牙齿松动或食物嵌塞为主诉就诊分别:11例和13例。
3.1 游离端义齿情况 在部分活动义齿中,双侧游离端缺失359例,上颌204例,占总病例的19.81%,下颌155例,占总病例的15.04%。
3.2 食物嵌塞情况 因以食物嵌塞为主诉或缺牙伴食物嵌塞共225例,占21.84%。其中男*207例;占28.6%,女*18例,占6.12%;发生率在男女*别之间有显著*差异。食物嵌塞是按病例统计的,实际上有一些患者上下颌牙列有多处食物嵌塞。
3.3 咬合接触关系情况 1030病例中,上下颌骨间无咬合接触关系的有201例;在义齿修复过程中咬合抬高的201例;上下牙列间有咬合关系同时修复时也按原咬合关系修复的628例。
4 固定义齿修复情况
167例固定义齿修复中,男109例,女58例。共修复249个牙单位,其中男173个牙单位,女76个牙单位。固定修复最多的前3位牙齿存在*别差异,在男*分别为:上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一磨牙、上颌切牙。在女*分别为:上颌切牙、下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双尖牙。
讨论:
1 老年口腔修复特点 病例调查显示:活动义齿修复的是当前老年修复治疗的主要方法。老年活动义齿修复治疗的种类多,与普通的修复治疗基本相同,其中包括各种可摘局部义齿、全口或半口义齿、颞下颌关节病的矫形治疗、各种防嵌器、各种夹板(包括假牙龈)以及赝复体等。此外,上下颌骨间无咬合接触关系或义齿修复过程中需咬合抬高、咬合重建比例高;以食物嵌塞为主诉或缺牙伴食物嵌塞的病例所占的比例高。
老年食物嵌塞的比例高,病因主要是以下4点:1.牙体磨损、缺损造成的邻结区形态破坏;2.磨损、缺损原因造成的异常斜面导向作用,食物流受斜面导向作用而被导入或挤入邻面。3.老年*牙周萎缩,牙槽骨吸收,龈外展隙过大或形态不适当而造成的食物淤滞、牙体自洁作用差。4.牙周病引起的松动牙。
2 老年修复治疗特点 与牙周、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关系密切食物嵌塞与牙体、牙周以及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的病损关系密切。老年人退行*改变大,老年人牙列磨损或牙体、牙周疾患导致的食物嵌塞又会加重或引起新的的牙体牙周病损;同时,老年人的牙齿松动、缺牙未修复导致的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还会造成干扰,出现咀嚼肌与颞下颌关节症状。所以,对食物嵌塞的修复治疗是恢复咀嚼功能的需要,也是预防和治疗老年牙体牙周疾患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量缺牙与颌间关系不协调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关系密切。统计显示:老年人缺牙多,以缺失第一、第二磨牙最多;需要重建上下颌骨间关系的比例占总病例数的39%。基础与临床研究显示,大量缺牙、一侧或双侧游离端缺失、严重磨损以及深覆、全口无牙颌可造成咬合支持高度降低,以及颌位改变并造成髁状突后上移位或双侧髁状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不对称,改变了颞下颌关节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某一部分组织产生压迫,对另一些组织则造成牵拉,压迫髁状突后的软组织,使翼外肌上头紧张,关节盘相对前移,造成盘-髁关系异常,运动不协调;髁状突后上移位造成关节内负压增高;关节内各部分负荷功能改变还会引起力学、组织学改变。后牙缺失不修复造成的偏侧咀嚼也会引起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内改变。咬合和颌位的异常还会导致咀嚼肌疲劳损伤及功能障碍[5]。
所以,咬合与颞下颌关节、口颌系统肌肉以及牙周组织等处于一个功能系统中,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且相互影响。如何重建或恢复上下颌骨间的关系包括水平和垂直位置关系,以便较好地提高咀嚼功能,改善面形与发音,改善颞下颌关节病症状,是老年义齿修复中的重要方面。对老年人修复治疗的认识要具有联系的和发展的观念。牙体、牙周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的保健与修复治疗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老年修复治疗中表现尤为突出。
3 缺牙情况与义齿类型的选择 根据统计分析得出的老年口腔缺失牙齿的顺序与国外学者总结的对牙周病敏感的牙位顺序趋势相同,但顺序并非完全相同,说明老年人牙齿缺失的原因多种,牙周病为主要原因,但本文统计的上颌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缺损多的结果与国内学者统计的老年人局部可摘义齿基牙选择的顺序为上颌第二双尖牙最多的结果是一致的[4]。
老年人缺牙修复后,还会出现其他牙齿的伸长以及松动,甚至脱落。活动义齿具有可修改余地大、基牙磨损少、价格便宜等优点。由于固定义齿具有咀嚼效率高,不影响发音,患者更容易适应等优点。所以也是老年人缺牙修复的一种较好的选择。国外资料显示:“新一代的老年人”较前人具有更好的健康意识,独立的经济,牙齿保健较好,缺牙数目下降;有学者预计:反复的固定修复将成为老年修复的主要工作[2,6]。
牙周情况良好,严重的牙体缺损和进行*龋齿是固定修复的适应征,经完善的根管治疗的残根也可以通过桩核选做固定基牙。老年人的单冠、局部固定桥完全可行,直至全口固定义齿修复,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的报道[7]。所以,提高老年口腔修复治疗水平与提高老年牙周、牙体、牙髓的保健治疗水平是分不开的。口腔医师要充分考虑到老年患者牙列与周围组织的增龄*变化,以及患者受教育程度、经济、全身情况、牙体预备以及技工等情况,不断提高老年患者对口腔修复治疗的满意程度[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