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本论坛 http://www.sinodentallab.com/bbs/
牙体缺损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疼痛
1.过敏*疼痛
(l)修复体粘固后过敏*疼痛,加活髓牙经牙体切割后,暴露的牙本质遇冷、热刺激会出现牙本质过敏。如牙体制备时损伤大,术后未采取保护措施,牙髓常处于充血状态。粘固时,消毒药物刺激,冠就位时机械刺激、粘固剂中游离酸刺激及粘固剂凝固时的产热等刺激,会引起患牙短时疼痛,待粘固剂充分固化后,疼痛一般可自行消失。若粘固后牙长时间持续疼痛,说明牙髓由充血而发展为牙髓炎,则需做牙髓病治疗。
(2)修复体使用一段时间出现的过敏*疼痛,其主要原因有:①继发龋。②牙龈退缩。③粘固剂溶解脱落。处理方法为拆除修复体,做充填或牙够治疗后重做修复体。
2.自发*疼痛 修复体粘固后出现自发*疼痛,多为牙髓炎、根尖周炎或牙周炎。粘固后出现的自发*疼痛,多是由于牙体切割过多,未戴临时冠做安抚治疗,牙髓受刺激由充血变成牙髓炎,修复体戴用一段时间出现的自发*疼痛,多见于继发龋引起的牙髓炎;或由于修复前根管治疗不完善,根尖周炎复发;或咬合创伤引起的牙周炎。处理前应查清原因,然后针对起因妥善处理。
3咬合痛 修复体粘固后短期内出现咬合痛,常为创伤引起。如患者有咀嚼痛伴有叩痛,发病时间不长,创伤*牙周炎不严重,通过调,症状会很快消失。调时根据正中及非正中的早期接触仔细调整,如咬合过高调有困难时,或是因粘固时修复体未就位者,应拆除修复体重做。
在修复体戴用一段时间之后出现咬合痛,应做X线检查,确定是否有创伤*牙周炎,尖周炎,根管侧穿,外伤*或病理*根折等,然后再做针对病因的治疗,如调,牙周治疗或拆除重做和拔牙等。
(二)食物嵌塞
食物嵌塞是指食物嵌入或滞留在牙齿或修复体的邻接面的现象。其原因有修复体与邻牙或修复体与修复体之间无接触,或接触不良;修复体轴面外形不良,如相邻牙外展隙过大,龈外展隙过于敞开;面形态不良,边缘嵴过锐,颊舌沟不明显,食物排溢不畅;平面与邻牙不一致,形成斜向邻面的倾斜面;邻面接触虽然良好,但修复体有悬突或龈边缘不密合;对牙有充填或牙尖等。
食物嵌塞是修复体常见的问题之一,患者可以感到胀痛不适,嵌入或滞留的食物可以直接压迫牙龈引起疼痛,滞留的食物发酵、腐败、发生口臭,分解产物和细菌代谢世产物的刺激可引起龈炎,出现疼痛,引发龋病和牙周炎。
食物嵌塞的治疗应针对原因进行。属邻接不良,外展隙过大者,一般需拆除重做;属形态不良者可做磨改,然后仔细磨光。
(三)龈缘炎
其原因是修复体轴壁突度不良;冠边缘过长及抛光不良;食物嵌塞压迫牙龈、倾斜牙、异位牙的修复体未能恢复正常排列和外形等。治疗可局部消炎止痛,调,或拆除重做。
(四)修复体松动、脱落
由于修复体固位不佳,如轴壁聚会角过大,龈距太短,修复体不密合,冠桩过短,固位型不良,创伤恰,措力过大股力集中,测自力过大及粘固失败等。
修复体一旦松动,应及早取下,仔细分析原因。如为设计、制作的原因应重做;如因创伤所致,应调,抛光后重新粘固;如因粘固失败,可去除残留粘固剂,选用优质粘固材料重新粘固。
(五)修复体破裂、折断、穿孔
修复体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破裂、折断及磨损穿孔等现象。常见有下列原因·
1.外伤 如受外力、咬硬物,以瓷修复体和前牙多见。
2.材料因素 如瓷的脆*较大,树脂强度较低,特别是在薄弱处。
3.制作因素 如局部棱角锐边,应力集中处易折断以及铸造修复体表面的砂眼等。
4.力过大 在深覆,咬合紧,存在创伤时容易出现折断。
5.调磨改过多 由于牙体预备不足,或患牙预备后伸长,修复体完成时已经将面磨得过薄。
6.磨耗过多 如咀嚼硬物、磨牙症等。
处理:前牙陶瓷全冠或金属烤瓷冠局部破裂、折断,可用氢氟酸溶液酸蚀断面1~2min,冲洗吹干后,在口内添加光固化树脂恢复外形,也可在瓷层做小的固位洞形,以增加其固位。树脂全冠折断的处理可用氯仿溶胀后,添加复合树脂修理,仔细调。大范围破损应将修复体拆下重做,对于穿孔的金属修复体原则上应重做,对于折断牙冠部分的桩冠如冠桩固位良好不易拆除,可将残留树脂牙冠预备成核,然后做核冠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