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磨炼之路
2.
“咚咚咚”,浙江边防总队大楼里,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正在办公室审阅文件的徐晓伟从思绪中拉回现实。
“参谋长,有个急件需要向您报告!”门外传来了明俊的声音。
“进来吧!”徐晓伟说道。
明俊在门口向徐晓伟敬了个军礼后,把一个红色的文件夹送到他的面前,说道:“部边防局刚才下发通知,公安部维和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于下周派员到总队对报名参加维和的官兵进行初选,考核组成员包括公安部维和工作领导小组、公安部国际合作局、部边防局、武警学院维和培训中心的领导和专家。”
“行,我知道了。把文件按级传阅,并抓紧拟定通知,全力以赴做好迎考准备!”徐晓伟简短地作了指示。
终于迎来了考验,是时候向上级展示浙江边防官兵的实力和精神风貌了!徐晓伟的嘴角浮起了一丝微笑。
自建立班底后,维和筹备专班第一时间向全省官兵发出了报名参加维和选拔的号召,顿时在全省刮起了一阵“维和风”:全省官兵积极响应,大部分单位出现了全员额报名的盛况;一些家属怕官兵报名选取不上,纷纷打电话、写信、上门等方式向单位推荐;全省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宣传平台轮番主动对接,强烈要求全程报道维和警察防暴队组建盛况;各级地方、警察部门领导在不同场合发声,明确表态全力支持组建维和警察防暴队……
面对组建初期就产生的热潮,徐晓伟并没有被掌声和鲜花冲昏头脑,他清醒地意识到,带队出国维和,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和担当。要选,就要选最好的!为此,他特意将主动报名的官兵名单排列在一起,每天对着维和岗位进行比对,凡是出类拔萃符合岗位的,他都认真记下名字,然后继续在出类拔萃者中进行反复比较,直到选出最优秀的官兵。光有各单位上报的官兵基本档案还不够,徐晓伟把维和筹备专班的人员简单分了几个片区,如杭嘉湖绍金(杭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片、宁舟(宁波、舟山)片、温台(温州、台州)片等,每个片区都有专人负责,专门到基层边防单位实地与初选参加维和的官兵见面,了解更真实的情况,做到专班人员必须熟悉每名初选人员的基本情况,确保选拔工作优中选优、万无一失。
在层层严格的选拔下,总队党委又多次召开会议,逐个进行表决讨论,最终定下了241名官兵参加公安部考核组的初选。
在全省官兵期盼的目光中,初选的日子终于来临了,选拔的地点放在了浙江边防总队德清训练基地。241名官兵提前一天来到训练基地报到,并摩拳擦掌地准备迎接第一次的选拔考核。
晚上,徐晓伟在总队整理了一下汇报材料,把考核准备情况向蒋建卫总队长和贺长江政委进行了简单汇报。
听完了徐晓伟的汇报,两人问道:“晓伟同志,这次选拔你有多大的把握?”
徐晓伟心里斟酌了一下,满怀信心地回答:“两位首长,这次选拔我有十足的把握!”
蒋建卫:“信心何来?”
徐晓伟:“来自于总队这么多年来一直重视对官兵的培养力度,来自于全省官兵在总队党委的领导下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安保战役,来自于事前维和筹备专班严格细致的选拔排摸。”
蒋建卫和贺长江满意地点点头,语重心长地叮嘱:“晓伟,你有必胜的信心,这固然可喜,但是维和毕竟不同于以往的安保工作,这次过来考核的,不仅有我们的边防局上级,更多的是公安部、武警学院维和培训中心的专家,他们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我还是希望你要以最高的标准、最精细的准备来迎接这次大考。”
徐晓伟点点头说:“总队长、贺政委,我也是这么计划的。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打算晚上先过去与参加选拔的官兵见个面,一来给他们鼓鼓劲,二来也面对面地给他们教教方法。这些孩子素质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没有经过这么高规格的考核,我怕他们还不能熟练掌握考核办法,还是去一趟吧。”
贺长江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说:“你想得很周到,只是现在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你过去一趟要一个多小时,还要连夜召集他们开会,辛苦你了!”
徐晓伟笑笑说:“能打仗的队伍还怕这点辛苦?两位首长放心吧,保证坚决完成好任务!”
徐晓伟赶到德清训练基地的时候已经晚上十点多,当他车子停在训练楼的时候,看到了在漆黑的夜里,每一个宿舍都是灯火通明,那是参加选拔的官兵们在挑灯夜战。
徐晓伟让训练基地的负责人把官兵们集合在一起。看着一个个浑身充满斗志的官兵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会议室,徐晓伟心里感慨万分,这群为国奉献不怕牺牲的孩子们,以后即将陪伴着他在维和战场上经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怎能不让他为之感动呢?
面前的队伍整齐地排成一个方阵,大家眼里都流露出对明天考核的渴望。徐晓伟让大家坐下,开始语重心长地逐条向他们叮嘱考核的注意事项,直到在每一双眼睛里再也看不到疑惑的眼神,徐晓伟才停止了讲话。缓了一口气,徐晓伟用铿锵有力地声音向官兵们问道:“明天的考核,你们有没有信心通过?”
“有!”官兵们回答的声音响彻夜空。
考核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考核拟担任防暴队队领导的人员,第二个层次是考核英语队员,第三个层次是考核普通战斗队员,第四个层次是考核专业技术人员,包括了修理、车辆、水电、营建等等。
浙江五月的天气已经开始变得热起来,太阳晒在皮肤上热辣辣的。德清训练基地的操场上,一条条快如闪电的身影在你追我赶,那是战斗队员们在进行体能考核;会议室里持续响起流利的英语对话,自信的英语队员站在讲台上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在向考核组专家们显示高素质、高标准的水平;而在专业技能考核教室里,官兵们更是展示了一本本证书,仿佛能走进这里的,没有十本八本专业证书都不好意思一样……
忙碌的两天过后,考核工作终于结束了。
在边防总队大楼餐厅里,蒋建卫总队长、贺长江政委与班子成员一起,陪着考核组的领导专家们进行了简单的晚宴,吃完饭后他们将赶赴萧山机场踏上回京航班。
“考核情况怎么样?”吃饭的时候,蒋建卫和贺长江不忘关心考核情况。
“总队长、贺政委,这次考核可算是让我们开了眼界了。浙江不愧是江南才子多,文能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武能快如雷霆动如脱兔,尤其是英语专业和技术专业,真让我想不到你们总队到底是花了多少精力才培养出那么多的人才?看来有空得请两位领导来给我们做个培养人才的专题讲座了!”考核组的专家们由衷地说道。
“那考核的结果……”
“全优通过!”
话已至此,蒋建卫和贺长江才放下了心。
送走了考核组的专家,趁着晚上月色尚好,蒋建卫没有任何睡意,又开始绕着大楼散步。虽然考核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是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大量的后续工作还得抓紧推进。很意外的,在快走中碰见了徐晓伟。
“你也没睡?”蒋建卫问。
“是啊,总队长!”徐晓伟快速跟上蒋建卫的步伐,说:“哪里能睡得着呢!虽然官兵们通过了考核,但是咱们不能把通过考核作为维和出征的资本,我觉得还有好多问题需要思考的。睡不着,所以出来走走。”
蒋建卫说:“行啊,那咱们边走边聊,我也有些想法想跟你交流一下。比如这个人选的问题吧,241名队员都那么优秀,但是最终成行的,根据通知上的人员配置只能有140人,这就意味着有101个要被淘汰,淘汰谁?这些人都是每个单位的精英骨干,如果把他们抽调走了,单位的工作怎么推进?你说说你的想法吧!”
徐晓伟说:“我思考过这些问题,一个个的汇报吧。首先是人选的问题,我觉得咱们得有个平衡,比如说有的单位报名的官兵多,入选的也多,但是不能都从这个单位抽调啊,还要保持工作的连贯性。每名官兵都是优秀的,所以考虑到单位的持续发展,淘汰的官兵尽量按照单位编成比例来确定。我建议让基层单位来进行一个排位,咱们确定比例后,把排名靠后的官兵去掉一部分。我还是强调我个人观点,必须要保证我的队伍是最优秀的。只有在基层单位党委推荐名单中排名靠前的,才有资格进入最后名单,这是总队长您答应过我的。其次,说到单位工作的延续性,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大,优秀的官兵出国维和了,能让单位有更多精力去培养新人,说不定还能从中发现更好的苗子。再说了,每个单位都有官兵参加维和,大家不还在同一起跑线吗?这更是检验单位实力的好机会!还有几个问题我想到了需要汇报的。第一是出国前的培训问题。按照前几支维和防暴队的经验来看,一般都是出国前几个月集中到廊坊武警学院维和培训中心进行集中培训,为了能更有把握打胜仗,我建议咱们不用等到上级的培训通知,先期就可以集中人员到德清训练基地培训,尤其是英语队员,出国执勤毕竟不等同于国内的执勤执法,那是真正的战场,一丝都不能马虎。只有尽最快速度抓好前期培训,我心里才会更加有底。第二,是对前方维和战场的了解问题。听说现在第三支防暴队驻守的地方是利比里亚格林维尔地区,那里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具体艰苦到什么程度,任务的危险性有多大,我们一无所知。打仗就是需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果我们前期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仗打起来就是毫无胜算的。我的建议是通过上级与第三支防暴队进行视频连线,我打听过,这个视频还是可以接通的,就是时断时续,极不稳定。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预备人员的。我在想,出征的名额是140人,但是咱们不能按照这个数量来确定前期培训人员的名单,因为要考虑到培训的过程中,有的队员可能会出现身体原因不能出国的,有的队员可能会家庭发生变故不能出国的,还有的队员可能在联合国的甄选中被淘汰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咱们必须留有预备队员,以防培训中途出现意外。”
蒋建卫高兴地说:“你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看来咱们今天晚上这个散步还真是散出效果来了。这样,明天你让筹备专班拟个方案,咱们争取早点向部边防局请示,抓紧把这几项工作开展起来!”
第二天一早,徐晓伟召集维和筹备专班人员开了个短会,传达了蒋建卫总队长的指示精神。根据总队长指示精神,筹备专班拟制了前期培训方案,准备向部边防局请示。
另一边,在经过基层团级单位党委排摸上报、总队党委研究决定后,初步确定了150名队员参加前期的培训。
然而,就在浙江总队党委和维和筹备专班风风火火地准备集结人员开展培训时,一个意外的通知下发下来,让所有的人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
来源:中国长安网 责任编辑:陈艳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