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设为首页 | 站点地图 | 帮助 | English  
* 网站公告 *
注册口腔技工招聘求职、发布义齿供求信息,如有不详之处,请与客服人员联系!口腔修复工艺网网内所有信息无须注册均可查看,发布所有信息均为免费!所发布的招聘求职信息将同时可通过发送短信“中国义齿”到12114进行查询。谢谢您对本网的关注与支持!
 时间
用户名: 密码:
 
热门搜索:设备 材料 企业 义齿 学术 工艺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最新图文  

3D数字化导板种植的精度


种植神器---数字化导板的应用。

最新信息  
点击排行  
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35例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2-05 15:51:06  点击:395次

  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peripheral odontogenic fibroma, POF)是发生于牙龈的良性牙源性肿瘤,与颌骨内牙源性纤维瘤相对应。国外文献陆续有报道,而国内报道较少。目前,对此瘤的认识不一。为了进一步总结POF的临床病理特点,我们对35例POF作了回顾性研究。

      临床资料
  1. 全部
材料来自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1962年~1999年收治的病例,男性14例,女性21例,年龄2~70岁,平均31岁。所有病例均为手术治疗,标本经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按世界卫生组织(WHO)1992年[1]牙源性肿瘤分类中的诊断标准复习切片,35例符合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
  2. 部位与病程 上颌牙龈14例,下颌牙龈20例。前牙区受累者占48.57%,前磨牙区为31.74%。右侧上下牙龈皆受累1例。29例有病程记载,病程短者3个月,长者8年,平均病程2.3年。1例为先天性。
  3.主要表现 临床上病人多无自觉症状,突出表现为牙龈肿块呈渐进性肿大。3例表现为局部时有疼痛,7例牙龈常易出血。8例描述肿物有蒂,6例表面高低不平,肿块表面有溃疡者3例。肿瘤直径在2cm以下者23例。骨受累者5例,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区。
  4.诊断与治疗 35例中,28例术前临床诊断为牙龈瘤,1例诊断为纤维瘤,2例诊断为增生性龈炎。全部病例均按龈纤维瘤方式切除。肿瘤较小者切除肿物及其边缘0.3~0.5CM组织,较大者同时拔除邻近牙去除牙槽骨和
牙周膜。手术中见3例牙槽骨有表面不光滑。
  5. 镜下见,肿瘤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其中散在或偶见牙源上皮(图1)。6例细胞较为丰富,12例细胞较少。6例肿瘤中伴粘液样组织,1例伴有颗粒细胞。32例龈上皮明显增殖及固有层内慢性炎细胞浸润,2例
粘膜溃疡形成。11例上皮团块周围有玻璃样袖口结构(图2)。22例中伴有骨样组织、牙骨质样组织和发育不良的牙本质存在。肿瘤无明显包膜,但边界尚清。


图1 纤维组织内散在牙源性上皮条索(箭头所示)(HE 3.3×10)


图2 上皮团块周围玻璃样袖口结构(箭头所示)(HE 3.3×40)

    讨 论
  一、临床病理特点
  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较少见,临床上缺乏特征。早期认为是罕见的病损[2],但最新研究表明[3],POF在牙源性肿瘤发病率中居第三位。本组病例中,女性多见,下颌牙龈罹患多于上颌,前牙区牙龈居多,其次为磨牙区牙龈,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这些特点与以往报道[4]相似。值得注意的是本组病例中1例属多发性,1例为先天性。
  牙源性纤维瘤的主要组织学图像有两种,单纯型(simple type)和WHO型(complex odontogenic fibroma, fibroblastic odontogenic fibroma)[5]。单纯型形态上类似牙滤泡,细胞数量相对少,纤维纤细,散在于基质内。WHO型由致密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细胞相对丰富。但本组35例全部表现为WHO型,这与Daley等[6]总结的36例POF结果相同。在本组病例中,成纤维细胞数量多少不等,部分病例可伴粘液性变。此外,还可见颗粒细胞型。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上诊断周边性牙源性纤维瘤非常困难,尤其是与纤维性龈瘤的区别几乎不可能,无论从好发部位、外观、质地等都十分相似。本组病例中28例临床诊断为龈瘤,无1例考虑到POF即是例证。组织学上,纤维细胞性结缔组织中如存在散在牙源性上皮,及由这些上皮诱导的钙化团块,发育不良性牙本质以及牙骨质等结构时,应诊断为周边型牙源性纤维瘤。此外,应与成釉细胞瘤、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牙源性错构瘤和周边型骨化纤维瘤鉴别。POF虽然有上皮细胞增殖,但周边细胞缺少成釉细胞分化[1]。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上皮细胞较大,呈多边形,玻璃样基质呈淀粉阳性[7]。牙源性错构瘤是指龈病损中包含大量的上皮岛或条索,周围为成熟的纤维基质,这种龈病损很少超过1CM,也不破坏下方的骨组织,是非真性肿瘤[1]。周边型骨化纤维瘤中不含牙源性上皮,但存在明显的成骨反应。
  三、生物学特点及组织发生
  POF组织学上缺乏明显的包膜,手术切除不彻底可复发,复发率不一。有作者报道[4],即使单纯切除复发率也很低。但Daley等[6]随访18例POF,有7例复发,复发率38.9%。本组病例中,病变较小者采用超过病变边缘0.5CM正常组织切除,病变较大者,同时去除邻近的
牙齿及其牙槽骨和牙周膜,仅3例复发,占8.6%。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2年牙源性肿瘤分类中将牙源性纤维瘤归于间充质来源的肿瘤[1]。Slabbert等[4]认为POF中上皮相对丰富,并且可见明显的诱导产物,如牙本质样钙化物,表明上皮处于活跃状态,因此认为POF是牙源性上皮及间充质共同起源的混合性肿瘤。

     来源:互联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口腔修复工艺网 www.sinodentalla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1012427号-1
敬告: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请速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