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设为首页 | 站点地图 | 帮助 | English  
* 网站公告 *
注册口腔技工招聘求职、发布义齿供求信息,如有不详之处,请与客服人员联系!口腔修复工艺网网内所有信息无须注册均可查看,发布所有信息均为免费!所发布的招聘求职信息将同时可通过发送短信“中国义齿”到12114进行查询。谢谢您对本网的关注与支持!
 时间
用户名: 密码:
 
热门搜索:设备 材料 企业 义齿 学术 工艺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最新图文  

3D数字化导板种植的精度


种植神器---数字化导板的应用。

最新信息  
点击排行  
涎腺腺样囊性癌神经内分泌性探讨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2-07 16:44:58  点击:333次

    摘要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具有神经内分泌性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神经内分泌细胞及肿瘤细胞所特有及相关的抗体S-100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酶、嗜铬素A和突触素4种标记物对其在该肿瘤的表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5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S-100蛋白阳性表达42例(84%),神经特异性烯醇酶阳性表达32例(64%),嗜铬素A阳性表达8例(16%),突触素阳性表达7例(14%)。结论:涎腺腺样囊性癌部分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性的可能。
  机体肿瘤中部分胃肠胰肿瘤及小细胞肺癌具有神经内分泌性已被证实,但关于涎腺肿瘤是否也具有神经内分泌性的研究较少。1988年,Scher等[1]报道腮腺小细胞癌具有神经内分泌性,之后被一些学者证实。本实验中,作者采用神经内分泌细胞及肿瘤细胞特有及相关的抗体S-100、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嗜铬素A(chromogranin A)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4种标记物对其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的表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目的是探讨SACC是否具有神经内分泌性的可能。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及标本来源
  全部病例均为1985~1996年间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及第一临床学院收治的SACC患者,共50例,其中来源于小涎腺的34例(68%),大涎腺16例(32%),男性19例,女性31例,男女之比为1∶1.6,年龄19~68岁,平均43.5岁。所有组织均为手术切除标本并经病理证实。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5 μm厚,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
    1.2 试剂及染色方法
  采用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及北京中山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美国Maxim Biotech公司及Santa Cruz公司生产的SP试剂盒。S-100蛋白的工作浓度为1∶100,神经特异性烯醇酶、嗜铬素A和突触素的工作浓度均为1∶50,采用SP法。阳性对照:用已知阳性片(具有神经内分泌性的小细胞肺癌);阴性对照:用0.01 mol/L PBS代替1抗,其余步骤不变。
    1.3 结果判定
  根据细胞染色数目,将表达情况分为4级:-为细胞染色数=0;+为0<细胞染色数<33%;++为33%<细胞染色数<66%;+++为细胞染色数>66%。
    2 结  果
  染色阳性均呈棕黄色。S-100蛋白位于细胞核及胞浆内,NSE位于胞浆内,嗜铬素A和突触素也以胞浆型为主,具体染色情况见表1。
    3 讨  论
  S-100蛋白是一种钙结合酸性蛋白质(acidic calcium binding protein),最初被认为是雪旺氏细胞,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同时也有学者提出:S-100可以作为神经和神经内分泌化肿瘤的标记物之一[2]。但近年来发现S-100蛋白在非神经性正常组织细胞中可出现表达[3,4],另外,在一些不具有神经内分泌性的肿瘤中也发现了有阳性表达[5,6]。本实验发现在郎格罕细胞和涎腺肌上皮细胞中出现S-100蛋白的阳性表达。因此,作者认为单纯应用S-100蛋白来区分肿瘤是否具有神经内分泌性是不适宜的。但是,S-100蛋白抗体对神经纤维极为敏感,非常细小的神经均能显示良好,因此有学者提出:如欲显示神经是否被肿瘤侵犯,S-100蛋白染色能取得极为理想的效果[7]。
  NSE是一种与糖代谢有关的烯醇化酶,最初在脑组织提取物中发现的,后来在部分肿瘤及弥散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内分泌肿瘤也发现其存在。尽管目前在极个别尚未确定是否具有神经内分泌性的肿瘤中也发现NSE一定程度的表达,但其在肿瘤中的强阳性表达仍提示肿瘤细胞神经内分泌性分化,仍对区分神经内分泌肿瘤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重要意义[8]。
  嗜铬素A是一种神经内分泌颗粒基质的抗体,存在于一切具有神经内分泌颗粒的组织和肿瘤中,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且免疫组织化学着色程度与神经内分泌颗粒的数目成正相关;突触素是神经突触前膜小泡的膜抗原成分,仅存在于神经、神经内分泌细胞及该来源的肿瘤中。目前这两种抗体被认为是证实癌细胞神经内分泌化敏感而可靠的抗体[9]。本实验中这两种标记物在SACC的表达分别为16%和14%。
  已往认为,细胞是否具有神经内分泌性应从电镜下见到神经内分泌颗粒来确定,目前认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最实用的方法[9]。 Gnepp等[8]通过免疫组化研究表明,不论电镜下是否见到神经内分泌颗粒,采用反映神经内分泌特点的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反应,因而认为所有涎腺小细胞癌均具有神经内分泌的特征,超微结构观察未见神经分泌颗粒是因为超薄切片只有200~300个细胞,而神经分泌颗粒相对少所造成的假象。有关SACC细胞超微结构中是否可见到神经分泌颗粒的报道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实验采用神经内分泌细胞及肿瘤特异及相关的抗体对其在SACC中的表达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了各自不同程度的表达,说明部分SACC细胞具有神经内分泌性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另外,已有报道,癌的神经内分泌分化与组织分化程度和预后有关[10]。由此可见,探讨SACC神经内分泌性对于深入研究该肿瘤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互联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口腔修复工艺网 www.sinodentalla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1012427号-1
敬告: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请速与我们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