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药物
氮酮多聚甲醛制剂:多聚甲醛,可卡因,50g/L氮酮。 砷制剂:三氧化二砷,可卡因,麝香草酚。
1.2 临床资料
患者215例,患牙218个,均为后牙急、慢性牙髓炎。其中男性96牙,女性122牙,年龄16~70岁 。随机按单双数分为两组,氮酮多聚甲醛制剂组102牙,砷制剂组 116牙。
1.3 疗效标准
优:无痛揭开髓室顶,去除冠髓。 良:去除深部冠髓或根髓时微痛。 差:疼痛不能揭开髓室顶者。 优、良计为有效。
1.4 操作方法
大致去除龋坏组织,暴露穿髓点,用5号球钻大小失活剂置露髓处,用氧化锌水门汀密封,48h后 去除封药,揭髓室顶,切除冠髓或同时去除根髓,行干髓术和去髓术。
2 结果 (表1~4)
表1 切髓疗效
|
优 |
良 |
差 |
有效率(%) |
氮酮多聚甲醛 |
58 |
32 |
12 |
88.2 |
砷 |
79 |
27 |
10 |
91.4 |
χ2检验结果:氮酮多聚甲醛制剂组与砷制剂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
表2 封药后的疼痛反应 (牙) |
|
无痛 |
轻度痛 |
中度痛 |
重度痛 |
叩痛 |
氮酮多聚甲醛 |
64 |
22 |
10 |
5 |
1 |
砷 |
58 |
20 |
25 |
9 |
4 |
|
无血 |
少许 |
少量 |
多量 |
出血率(少量+多量)(%) |
氮酮多聚甲醛 |
46 |
26 |
21 |
9 |
29.4 |
砷 |
71 |
29 |
13 |
3 |
13.8 |
|
龈乳头正常 |
龈乳头发白 |
龈乳头发黑 |
氮酮多聚甲醛(56个后牙邻面洞) |
52 |
4 |
0 |
砷 (63个后牙邻面洞) |
57 |
2 |
4 |
3 讨论
3.1 去冠髓疗效及影响因素
氮酮多聚甲醛制剂因氮酮的助渗作用[1],使甲醛较迅速地渗入根髓,达到根髓失活 的目的,我科 [2~4]曾报道用氮酮多聚甲醛失活剂可无痛去除根髓约占治疗牙数的80%,这与 砷制剂仅能无痛切除冠髓明显的不同,亦为其优点,因而具有作用迅速,无明显疼痛反应和 毒副作用的特点,避免了砷制剂的毒性作用而容易引起的不良后果[5]。
3.2 封药后的疼痛反应
氮酮多聚甲醛组有5牙出现重度的疼痛,经检查,一是因为病变本身造成的髓腔压力过高; 二是因暂封药 物过紧,经丁香油安抚后重新封氮酮多聚甲醛制剂疼痛立即缓解。1牙叩痛者是因为已形 成了尖周炎。而砷制剂组有9牙出现重度的疼痛,25牙出现中度疼痛,可能是因为牙髓病变 未 得到控制,髓腔压力不断升高,或砷制剂毒性作用,血管破裂出血,髓腔压力过高及封药过 紧等原 因造成。4个牙出现叩痛,出现该结果的原因:一是病变已经形成了尖周炎;二是砷本身的 神经、血管毒性作用造成药物性尖周炎。
3.3 去髓时出血情况
本组氮酮多聚甲醛制剂封药2d后,去牙髓时的出血情况比砷制剂严重,分析其 原因可能是:氮酮多聚甲醛制剂的主要机制是通过甲醛的释放,使牙髓组织中血管的神经末 稍麻痹,血管扩张充血,血栓形成,牙髓坏死。这一过程比较缓和,从临床观察看出 血少的最佳时间是4d后,而我们观察的时间是2d,所以出血比较多[4]。而砷制剂 的作用机制虽然也可通过血管扩张充血,血栓形成,造成牙髓组织的变性坏死,但其作用 时间在2d已达到最佳效果。
3.4 药物安全性
本组中56个后牙邻面洞氮酮多聚甲醛制剂封药2d后,共有4牙由于封药不严,出现牙间龈 乳头上皮发白,但是,牙龈无疼痛和不适,龈乳头无缺损,未见因封药造成牙槽骨缺损坏、坏 死等其它不良反应。而63个后牙邻面洞砷制剂封药2d后,4牙由于封药不严,出 现牙间龈乳头发黑,牙龈疼痛,龈乳头坏死缺损,同时造成牙槽骨局部缺损、坏死。有2牙由 于封药不严,出现牙间龈乳头上皮发白。但,龈乳头无缺损。4牙叩痛的病例,其中有3 牙是药物性尖周炎的毒副作用引起。
我们比较临床常用的砷制剂与50g/L氮酮多聚甲醛制剂的牙髓失活效果。发现二者的失活效果相近,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氮酮多聚甲醛制剂封药后疼痛不明显,缩短了封药时间,又 避免了砷制剂容易引起的不良后果。可见既安全又有效,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综合了多 聚甲醛制剂和砷制剂的优点,克服了二者的不足,是临床治疗牙髓病的又一种有效失活剂。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