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群 女 30岁 口腔主治医师 口腔内外科科长 四川省内江市口腔医院工作 重建前牙缺损后的美观功能是口腔医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科自2001年至今,选择56例98颗前牙牙体缺损患牙,采用氟化玻璃聚合体分层充填修复,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经18-24个月随访观察,成功率达96.93%,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56例98颗牙,年龄14-68岁,均为恒牙及活髓牙。其中男24例48颗,女32例50颗,Ⅲ类洞缺损35颗,Ⅳ类洞29颗,Ⅴ类洞30颗,贴面修复4颗。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 料 采用日本株式会社松风公司的"卓美"氟化玻璃聚合体套装及FL-BOND自酸蚀含氟粘结系统,德国VoCo光固化性氢氧化钙糊剂。 2.2 方 法 前牙缺损区常规去龋,尽量去除染色牙本质,切角缺损者可在临面缺损区的牙本质内置入0.7mm自攻自断螺纹钉以增强固位。唇面缺损牙釉质区作3-5mm45。短斜面,近髓处用氢氧化钙护髓处理。牙釉质区用20%磷酸酸蚀1分钟后冲洗、隔湿、吹干,涂前处理剂A、B混合液于缺损区牙面10秒钟轻吹10秒钟,再涂粘结剂5秒后光照10秒(完成对牙面的酸蚀、处理和粘结)。对不能去尽的染色牙本质,螺纹钉及切角缺损区用不透明色A30聚合体充填1-2mm进行遮色处理(形成类似原天然牙的牙本质内层),然后选相应牙体颜色的聚合体分层充填(形成类似原牙体的牙本质层)。唇面、邻面及切端缺损区留出1-2mm厚度充填透明色Inc(切端色)聚合体(形成类似原牙体的釉质层)。Ⅴ类洞因牙颈部釉质层较薄,故最外层一般无需充填Inc聚合体。固化后常规修整、牙合、打磨、抛光。 3. 结 果 3.1 疗效评价标准 成功:充填物与牙体色泽协调,边缘密合,表面光滑,无继发龋,无染色,牙髓无病变。 失败∶充填物与牙体色泽不协调,部分或全部脱落,边缘不密合、染色,发生继发龋及牙髓病变。 3.2 疗效
氟化玻璃聚合体充填修复98颗前牙疗效表
|
Ⅲ 类洞 |
Ⅳ类洞 |
Ⅴ类洞 |
贴面 |
合计 |
疗效 |
牙数 |
% |
牙数 |
% |
牙数 |
% |
牙数 |
% |
牙数 |
% |
成功 |
35 |
100 |
28 |
96.55 |
29 |
96.66 |
3 |
75 |
95 |
96.93 |
失败 |
0 |
0 |
1 |
3.45 |
1 |
3.34 |
1 |
25 |
3 |
3.07 |
合计 |
35 |
100 |
25 |
100 |
30 |
100 |
4 |
100 |
98 |
100 |
4. 讨 论 4.1 氟化玻璃聚合体套装的粘结系统是使用FL--BOND自酸蚀含氟粘结系统。前处理剂A、B混合液可溶解牙本质玷污层并使之渗入牙本质小管形成混合层,粘结剂C液融与之牢固结合,并在酸蚀后的釉质面形成树脂突,因此,该系统对牙釉质和牙本质均可产生良好的粘结封闭作用。同时,FL-BOND粘结剂含有特殊氟离子释放填料。持续氟释放进入牙本质,促使脱矿区域再矿化,提高抗酸能力,减少继发龋发生。 4.2 氟化玻璃聚合体有A、B、C三个色系多种颜色,并配有不透明色A30,透明色Inc (切端色),漂白色等特殊颜色的修复材料。通过使用A30对染色牙本质、固位钉及缺损区的遮色处理,釉质区短斜面制备及透明色Inc的应用,避免了因传统牙色材料的透明性和单一性造成修复后颜色的差异,并可形成类似原天然牙体组织的层次结构和与余留牙体组织颜色的自然过渡,使修复后的牙体色泽更协调自然。 4.3 失败病例中1例是贴面修复者切角因咬硬物造成部分缺损;1例为Ⅳ类洞修复固位钉道靠近牙髓引发慢性牙髓炎;1例为Ⅴ类洞患者边缘不密合,可能与操作时龈沟液污染有关,磨除后重新充填获得成功。 4.4 氟化玻璃聚合体是采用PRG技术(预先反应玻璃离子)开发出来的玻璃离子与树脂的新混合体,对牙髓组织的刺激小,稳定性和抗染色性好。具有与自然牙釉质相似的硬度及良好的耐磨损性,良好的抗龋性及较完备的颜色配置。并且采用FL-BOND自酸蚀粘结技术,用于前牙牙体缺损修复可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来源:口腔修复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