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复合树脂桩核材料的临床应用及初 步探讨。方法 对53例患牙用复合树脂桩核材料和预成冠固定修复并 进行3个月至1年的追踪观察。结果 50例使用良好,未见异常,3例 冠与桩核齐牙颈部折断,基牙牙根未劈裂。结论 复合树脂桩核材料 的弹性模量更接近牙本质的弹性模量,是一种较好的桩核修复材料。 【关键词】 复合树脂 桩核 固定修复
我科于1998年5月至1999年7月采用进口复合树脂桩核材料进行固定 修复53例,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追踪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53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34例;年龄19~60岁。采用美国DenMa t公司生产复合树脂桩核材料和3M公司预成塑料冠,对53例不同程度的牙体缺损进行固定修 复。其中35例为前牙,18例为双尖牙,进行3个月至1年临床疗效的追踪观察。 方法:将经完善根管治疗后的基牙进行常规牙体预备,根管预备的深度约为根长的2/3至3 /4,桩核的横径约为根面横径的1/3,其外形为园锥形,向根尖部逐渐变细,根管壁光滑无 倒凹,桩核的横断面应与牙根外形一致。干燥防湿然后向根管内注入进口复合树脂桩核材料 ,形成冠桩核外形,待树脂自然固化后取出桩核,用磷酸锌粘固粉粘固,最后用预成塑料冠 修复,或者向防湿干燥后的根管壁上涂敷牙本质粘接剂后注入进口复合树脂桩核材料,修整 外形后预成塑料冠修复。
结果
53例患牙中18例双尖牙均固位良好,未见任何异常。35例前牙中失败3例,其 中2例是分别在修复后1周和4个月时,由于咬硬物,冠与桩核齐牙颈部折断,残留天然基牙 牙根未劈裂,后取出残余根管内的复合树脂材料重新修复,至今固位良好,另外1例是基牙 唇侧劈裂达龈下2毫米,两次修复均失败。在本组53例追踪观察中,除了以上3例冠与桩核折 断外,其余50例在修复后3个月,半年,1年复查,根尖周情况、牙龈牙周情况、牙齿松动情 况均未见异常,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讨论
桩核全冠修复体失败,一般与根管预备的情况、咬合关系、冠根比例、桩核材料 的弹性模量等因素有关[1]。作者认为,影响修复体失败因素有很多,其中桩核材 料的弹性模量与牙本质的弹性模量相近是降低修复体牙根劈裂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组18例双尖牙的修复均固位良好,这是与修复中降低其牙尖斜度、减少侧方牙合障碍、颊舌减颈、根管预备形态以及双根管等均有关,而在35 例前牙中有3例上前牙修复失败,2例是深覆牙合,1 例是基牙唇侧已劈裂至龈下2毫米,深覆牙合使前牙 受到过大的唇向力致使修复体折断,而基牙唇侧已劈裂至龈下受到很小的唇向力时即可造成 修复体折断,因此可以认为前伸牙合障碍、前牙深覆 牙合、冠根比例失调、临床操作不规范、选择症例不 当等均可影响非金属桩核修复的效果。 非金属复合树脂桩核材料进行牙体修复,还存在着抗折强度差等不足之处,近年来研制的在 非金属环氧树脂中加入新形陶瓷材料碳纤维,提高其抗折强度,克服了金属材料与牙本质的 弹性模量相差甚远的缺点[2],从而使桩核材料与牙体组织的力学性质更近似,更 好地满足临床修复的要求。
作者单位:高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口腔医院100050 北京) 张振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口腔医院100050 北京) 袁玉姝(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口腔医院100050 北京)
参 考 文 献
1.Artaro MI,Luis DS,Bemito R,et al.Comparison of the fract ure resistance of pulpless teeth restored with a cast post and core or carbon fi ber post with a composite core.J Prosthet Dent,1998,80:527-32. 2.Margarata FM,Johnny A,Madeleine P,et al.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36 pati ents with teeth restored by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epoxy resin post.J Prosthet Dent,1998,80:151-7.
来源: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