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支持式套筒冠固位义齿的9年临床回顾研究》全文翻译!!请大家指正修改!谢谢!!!
牙支持式套筒冠固位义齿的9年临床回顾研究
目的:评估套筒冠固位义齿的临床修复效果。材料和方法:参加研究人数72例,(男27例,女45例),平均年龄67岁(年龄分布44-85岁)。共75副套筒冠义齿(上颌57副,下颌18副)。基牙总数368颗(上颌272颗,下颌96颗)每位患者都经临床检查,使用CDA 评估系统,四位经过培训的评估人员分别检查每位患者的内冠边缘适合性,上部义齿的固位、稳定性、咬合、磨损和用cohens衡量观察者的一致性。结果:观察时间从9个月到9.3年(平均3.8年)。1例失败。观察期间24颗基牙(7%)被拔除,49颗基牙(13%)出现操作性的并发症,4例支架(5%)断裂,使用CDA标准,绝大多数指标都满意,义齿下软组织状况和义齿磨损不满意分别是44%和45%。结论:在平均3.8年的观察期中,牙支持式套筒冠固位义齿的临床效果是满意的。
牙列缺损患者修复使用 RPD ,使用时义齿稳定性、良好固位、口腔舒适度及美观因素对成功修复体是重要因素【1-5】,修复体应易于保持口腔卫生,合理分布合力在基牙上和牙槽骨上【1、2】。 有研究表明,采用双套冠技术进行活动义齿修复比传统卡环固位活动义齿固位力持久【6-12】合力易沿基牙长轴传导【13-15】易于摘戴,对手灵活性下降的老年患者使用摘戴便利。 通常有两种方式:(1)圆柱形内外冠,(2)圆锥形内外冠,每个冠锥度被严格限定在明确范围内【14】双冠制作复杂,费用昂贵,且需特殊操作技能,只有经过良好培训和丰富经验的口腔技师才能掌握,尤其圆锥形双冠制作更复杂,因为它需要良好的内外冠匹配提供恰当固位【14】然而经过改良的设计为 2%锥度的内外冠能提供合理和预期固位要大【16】 本研究目的是评估套筒冠固位义齿的长期临床疗效并用CAD口腔护理质量评估系统评价其临床质量。 材料和方法 1.病例均来自于skodc.s中心医院口腔修复门诊,配载tcrds时间区1991-1999年间,共88例,男36例、女52例预约来做临床检查。其中16例未能如约复查,提供的病例样本72例,(男27例,女45例)平均年龄67.1岁,(中间年龄68.5岁,范围从44岁到85岁,标准差 9.057)未临床检查患者的原因如下:3例死亡,6例患病,18例迁移,6例其他原因。被检患者与未检患者间在年龄和性别指标上无明显差别。 2.72例中共75副套筒冠,下颌18付,上颌57付(表1)共368颗基牙,上颌272颗,下颌96颗,所有基牙粘结内冠,内冠均设计2度锥度,凹槽形边缘(Figs1和2),再制作外冠,缺牙区铸造钴铬合金支架. 焊接到外冠。使用数日不等的可置换为snap装置(lpso-clips, Cendres et Metaux ),作为附加固定装置,其中1例患者因过敏内外冠支架均用纯钛制作.所有患者内外冠用金合金制作,外冠用丙烯酸树脂饰面。 对每一个患者记录其社会合人口统计学特征,系统和口腔情况及牙齿丧失原因,做套筒冠支持义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基牙位置或数目不理想不适合作固定义齿,有一些病例则是基牙预后不明确。5位修复医师参加治疗,所有修复体由3位经验丰富的口腔技师制作。 临床检查 每位患者均接受修复医师检查(医师未参与原来治疗)。用平行投照技术对口内所有基牙进行X 线检查。临床检查包括龋坏,内冠脱落,基牙折断。记录牙周状况,龈袋大于4毫米,探诊出血,根据Bergman et al(17)标准记录牙齿松动度(0=无,1=水平方向移动小于等于1毫米,2=水平方向移动大于1毫米,3=有垂直方向移动),记录牙髓并发症。 CDA评估 经过临床检查后,每位患者进一步用CDA评估系统作质量评估【18,19】。四位检查者均接受CDA系统培训,CDA系统主要是两个指标:满意和不可接受,每个指标分两个等级。每位患者分别被两位修复医师(未参与患者原来的治疗)独立检查,独立记录,对记录进行评估。如果两位检查者意见不统一可通过讨论或重新检查取得一致。评估项目有上部结构固位,边缘适合性,咬合,义齿稳定性,基托下支持软组织状况,义齿磨损,抛光度,美观。根据固定和活动义齿修复标准对内冠和可摘部分指标进行评估【19】,而固位,稳定性,磨损,咬合进一步独立检查。(表2) 用频率表分析资料。Cohen'sk衡量检查者的一致性【20】。用寿命表分析保存率。用SPSS软件分析所有资料。 结果 临床检查 观察时间跨度从9个月到9.3年不等(表3),平均3.8年。在此期间拔除的基牙24颗,占总数7%,常见并发症是内冠脱落和基牙折断(表4),龋坏基牙占10%,牙周袋深度>4㎜基牙占20%。牙髓并发症发生率低。四例支架断裂占5%。1例因基牙丧失而无法使用。本研究所得套筒冠支持义齿保存率达96%(表3)。 CDA评估 各项指标的评估大部分是满意,但义齿支持组织状况和上部结构磨损不可接受率很高(表5),约20%内冠边缘适合性评估为不可接受。 同时进行检查者间的标准分析。大多数指标显示很高认同一致率(>86%),但“稳定性”,“粘膜”,“磨损”等指标认同一致率较低(76%到86%)。Cohen'sk was.19对“稳定性”的要求比其他指标更高(.32到.70)。 讨论 观察期间,75例套筒冠支持义齿仅1例失败,累积存活率96%。失败病例在代用义齿4年后上颌5个基牙中的2个因严重龋坏缺失,2个月后剩余3基牙折断,主要原因是患者不理想的咬合关系和不良口腔卫生。 套筒冠支持义齿使用维护比传统卡环固位义齿要求更高【21】,当义齿存在远中游离缺失时,及时对基托垫底以保证与粘膜的贴合尤为重要,若每年常规检查时未对义齿粘膜密合性进行仔细评估,则基牙负荷过大,折断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对套筒冠和锥型冠支持义齿跟踪调查报道保存率92%-100%【9,12,22】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而且基牙缺失率7%【23,24】与相似研究一致。基牙数目.位置.分布是影响义齿修复的重要因素【23】。锥形冠支持义齿基牙数目少者比数目多者有显著更高的失败率【10,23】。本研究中大多数基牙折断者都是双侧游离缺失修复病例。 基牙折断和内冠脱落数目看上去很多,但是多数基牙在接受套筒冠支持义齿治疗前已经严重修补,选用套筒冠支持义齿的主要原因是基牙位置关系不理想或基牙长期预后不好而不能设计固定修复。某些病例由于医生常规检查时未重衬或调整而减弱了粘膜支持引起基牙损坏,很多基牙长期预后不好(有不明确诊断)自然就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不管怎样尤其对于老年人,诊断不明的基牙对可摘义齿修复的固位都有价值。回顾研究很难评估基牙的并发症如牙髓病或主要的修补重建治疗,这些资料只能在长期的预期研究中获得。 尽管双冠系统应用30多年但很少有关于技术性并发症的报道【10,21,22】。一项对17例套筒冠或锥形冠支持义齿病例的回顾研究报道内冠脱落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与锥形冠固位义齿相比套筒冠义齿内冠脱落率更高【22】。另一个长达8年的对套筒冠固位义齿追踪观察报道脱落率为17%【21】.本研究49个内冠(占13%)因粘结失败和/或基牙折断而脱落,6个内冠脱落超过一次以上。很多情况下内冠能重新粘接,有一些基牙需要做牙髓治疗。本研究目标中没有包括对术者不同的分析,以后研究会进行这样的分析。 本研究中4例支架断裂占5%,与另一个相似研究相符合【22】。外冠的贵金属与缺牙区钴-铬支架的焊接复杂,需要很高的技术技巧。1例牙支持式套筒冠义齿外冠与支架连接断裂两次。患者被诊断为患有磨牙症,且与基牙间不合理的距离和支架尺寸不足有关。 CDA系统评估套筒冠支持义齿的质量和功能方法,应该进行全面的评估,因为套筒冠支持义齿治疗包括活动和固定装置,因此需要用活动和固定义齿标准评价。对于固位.稳定.咬合.磨损特征进行单独评估。质量评估标准是作者在CDA一般标准基础上提出的,对每一项指标都确定了明确的标准,大多数指标满意率都很高>80%,但“粘膜”和“磨损”两项约45%的义齿被认为不可接受,说明病例中磨牙症患者比例很高。 对多数指标,检查者结果有很高的一致率,对稳定性,粘膜,和磨损指标评估一致率较低,可能原因是这些指标有很高的主观性,用KAPPA值计算检查者间的随机一致性的概率。 一个对锥形冠固位义齿的40个月的追踪观察报道【6】62例义齿中86%满意,与本研究结果一致(89%),评价内冠边缘适合性同样发现了相似结果,同时两项研究显示,内冠边缘适合性不可接受率大约19%。主要原因是冠边缘龋坏。与固定修复相比双冠系统的基牙似乎龋患率更高【25】。本研究中基牙过早丢失的主要原因是龋坏,但是本研究病例平均年龄高达67岁,一些患者医学上较牵强。 尽管有操作性失误,除一例外其余都能修理或成功置换,尽管有1个或几个基牙缺失,但义齿经修理或调整仍能继续使用。当患者不能行常规固定义齿修复或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义齿修复时套筒冠支持义齿是较好选择,但是应当强调定期检查和个性化口腔卫生维护的重要性。 表1 TCRD(套筒冠支持义齿)特征及附着体分布 修复设计 上颌修复体数目 下颌修复体数目 牙支持 17 4 牙及单纯粘膜支持 17 6 牙及双侧粘膜支持 23 8 上颌腭杆连接 32 ----
表2 质量评估标准 指数 满意 不可接受 R S T V 固位 良好 上部结构需用力摘下 上部结构很容易摘下 没有固位 设计/表面 良好 轻微变色和粗糙 明显变色和粗糙 严重变色和粗糙 设计/组织面 良好 可接受 明显不密合 完全不密合 稳定性 稳定 负荷时上部结构轻微动度 负荷时明显动度 完全不稳定 粘膜 健康 有印记无炎症 严重炎症 磨损 无 人工牙仅外冠表面轻微磨损痕迹 人工牙仅外冠表面明显磨损,解剖形态改变 严重磨损无解剖形态 正中咬合 侧向咬合 平衡,无合干扰 组牙合/尖牙保护合无合干扰 工作侧干扰 非工作侧干扰 前伸咬合 边缘适合性 探诊无缝隙 轻微边缘缺陷 明显边缘缺陷 严重颈部悬突和/或很大缝隙 表3 TCRD寿命表分析 观察期(月) 修复数目 风险数目 失败数目 部分保存率 累计保存率 《12 75 73.5 0 100.0 100. 0 13-24 72 62.5 0 100.0 100.0 25-36 53 46.0 0 100.0 100.0 37-48 39 36.0 0 100.0 100.0 49-60 33 27.0 1 96.3 96.3 61-72 20 14.0 0 100.0 96.3 73-84 8 5.5 0 100.0 96.3 85-96 3 2.0 0 100.0 96.3 97-108 1 0.5 0 100.0 96.3 109-120 1 0.5 0 100.0 96.3 表4 技术和生物并发症% 并发症类型 上颌(N=272颗基牙) 下颌(N=96颗基牙) 拔除基牙数 6 7 基牙折断/内冠脱落 16 6 牙髓炎 6 5 龋坏 10 12 牙周袋深度>4㎜ 20 23 基牙松动度(2和3度) 12 2 表5 CDA评估系统所得各项参数比例 参数 满意率 不可接收率 R S T V 固位 46 43 5 6 设计/表面 24 70 5 0 设计/形态 30 69 0 1 稳定性* 37 37 24 2 粘膜** 25 32 34 10 磨损 1 54 42 3 正中咬合*** 45 38 15 1 侧向咬合*** 12 86 0 1 前伸咬合*** 11 85 4 0 边缘适合性 37 44 10 9 *只记录牙及粘膜支持式义齿数据。 **一例牙支持式TCRD无记录。 ***一例患者对合牙缺失无记录。 R=良好程度 S=可接受程度 T=预防性调整或更换 V=需立即更换
感谢葛学军老师提供的原文!!那位学长还有此类文献!恳请提供学习!彼此共勉!!
来源:青年牙医俱乐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