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之相应的口腔修复材料的发展也是曰新月异。如今的口腔修复材料不仅要满足物理、化学、生物相容性等基本条件,还要满足美观、方便等人文化的条件。本次课程就介绍了目前用于口腔修复的几种新的、实用的修复体(钛及钛合金,磁性附着体,精密附着体,金沉积等)所用材料的基本性能及工作原理,并着重探讨了各种修复体的优劣势,临床适应证,制作流程及步骤,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详细而准确的内容。
磁性附着体义齿不仅利用磁引力增加了义齿的固位力,改善了传统全口义齿和复杂可摘局部义齿固位欠佳、咀嚼效率偏低的情况,并且由于其具有美观舒适,不传递侧向力,保护基牙,患者取戴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口腔修复临床中。我科从2001年开始引进曰本Magfit EX600W、MD800型磁性附着体系列,为众多患者安装了磁性附着体义齿。经过4年多的临床实践和随访观察,获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本文旨在介绍磁性附着体的特点、临床操作以及注意事项,包括:①适应症的合理选择(包括基牙的选择和患者颌间距离的大小)是直接影响磁性附着体修复体的使用效果和寿命的重要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②磁性附着体义齿尤其独特的操作方法,特别是衔铁的制作较为关键。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是铸接式衔铁。国内多选用高熔铸造合金作为铸接金属,这会对衔铁表面形貌和磁性固位力产生影响。而激光焊接技术的应用,改善了衔铁的表面形貌,提高了义齿的固位力,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③义齿戴用后的注意事项,如针对义齿折裂的情况,应在义齿制作过程中采取预防措施;而后期对患者的口腔卫生指导,对于基牙牙周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磁性附着体义齿以其独特的物理特性赢得医患的信赖,选择它必须有相应的适应症,操作手法独特,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颅底常见疾病有骨折和占位。由于颅底解剖结构复杂,孔道走行方向不一,横断或冠状单一体位检查,只能形成二维图像,对颅底观察不全面。颅底CT检查,常需根据病变特点设置个性化的扫描方式和重建、重组模式。即不同扫描方式与不同重建、重组模式的联合应用,利于颅底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 一、概述
磁体由于其独特的物理特性,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于口腔临床领域,比如磁力正畸等。而在口腔修复学领域,则主要体现为磁性附着体的应用。一套磁性附着体由磁体和衔铁两部分构成。一般情况下,将磁体嵌入义齿或者颌面赝复体的组织面,衔铁由软磁合金制成,固定于基牙牙根内的铸造核桩或者种植体的基台内,以磁体和衔铁之间稳定的磁性吸引力来固定义齿。这类采用磁性附着体作为主要固位手段的义齿被称为磁性附着体义齿。其主要优点在于:增加了义齿的固位力,改善了传统全口义齿和复杂可摘局部义齿固位欠佳、咀嚼效率偏低的情况,并且由于它无需卡环,美观舒适,对就位道要求低,患者取戴方便等。目前,磁性附着体被广泛应用于覆盖义齿、可摘义齿、固定可摘联合义齿、种植义齿以及颌面赝复体等修复手段中,被认为是继简单附着体、精密附着体之后的第三代附着体系统。下面,我们以覆盖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这两种国内最常使用磁性附着体的口腔修复方式为例,简述其在口腔修复学领域的运用。

二、磁性附着体在覆盖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
全口覆盖义齿是磁性附着体应用的最重要领域。保留并利用口腔中的少数余留牙或残冠、残根安置磁性附着体制作覆盖义齿,可以调整余留牙的冠根比例,减少对基牙的侧向力和扭力,防止或减缓基牙及其邻近骨组织的吸收,有效地增强了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加之磁性附着体磁引力的辅助固位作用,义齿特别是下颌全口覆盖义齿的固位效果及咀嚼功能可得到明显地提高。无论从患者的主观感受,还是义齿固位力的客观测定,国内外学者对此均获得了一致的看法。一般一副全口覆盖义齿设置2-3套磁性附着体即可获得足够固位力,并应尽量分散设置于颌弓的两侧,以获得最佳的修复效果。



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
1984年Gilling首先提出了种植磁附着体并将其用于种植全口覆盖义齿修复。随后国内外学者又发展了多种种植磁附着体用于牙槽嵴严重吸收的无牙颌患者的义齿固位。种植磁附着体全口义齿采用种植体、颌骨、粘膜共同承力的方式,由于义齿承受牙合 力的面积大,局部压强小,牙合 力分布均匀,加之缓冲间隙的应用,使种植体受力很小,利于种植体—骨界面的健康。因此采用种植磁附着体全口义齿一般只需2~4只种植体,较种植固定全口义齿可显著减少种植体数量,减少手术创伤。种植磁附着体以磁性结构代替了种植固定全口义齿复杂的上部结构,大大简化了义齿的制作工艺。而且患者可自行取戴义齿,自行清洁义齿,减小了因清洁不便引起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的可能性。



磁性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
磁性附着体应用于可摘局部义齿,其特点是设计灵活,应用形式多样,固位和稳定作用可靠。采用磁性固位可减少或不使用卡环,适度减小义齿的基托面积,因而增进了义齿的美观和舒适感,患者更易接受和适应。对游离缺失的病例,采用磁性附着体还可减轻基牙所承受的扭力,有利于基牙的健康。除常规的义齿设计外,目前有曰本学者利用磁性附着体,为张口严重受限患者制作collapsible可摘局部义齿,效果令人满意。另有学者借鉴精密附着体在固定—可摘式部分义齿中的应用方法和经验,尝试应用Magfit磁性附着体制作固定—可摘式部分义齿修复远中游离端牙列缺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由此可见,磁性附着体义齿制作简单,价格适中,义齿固位效果明显,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具有优势,受到更多患者和医师的关注。
三、磁性附着体在临床应用中的技术问题
我科从2001年开始引进曰本Magfit EX600W、MD800型等磁性附着体系列,为众多位患者安装了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经过3年多的临床实践和随访观察,义齿获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本文旨在介绍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为磁性附着体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1. 适应症的合理选择 (1) 基牙的选择 参考指标:①基牙的健康状况 ②留存时间
 选择根长大于8mm;
 松动度小于1度;
 牙槽骨吸收在根长1/3以内;
 残冠或残根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可作为基牙。
同时,不同种类磁性附着体义齿对基牙要求有所差异 ① 全口覆盖义齿:基牙常选用留存时间最长、牙根直且粗大的尖牙,或者使基牙分布于颌弓两侧。若口内只有一颗基牙也应予以保留,即使一个磁体固位系统也会明显改善义齿的固位。 ② 可摘局部义齿:应根据其实际需要来选择基牙
 若缺牙多,有较多可利用的余留牙根,可设计完全由磁性附着体固位的义齿,依靠2-3颗基牙和粘膜组织支持;
 若缺牙区大,牙弓既有余留牙根,又有健康基牙,可采用卡环与附着体共同固位的形式,选择1-2颗覆盖基牙。
(2) 颌间距离一般,前牙区≥3.8mm,后牙区≥4.3mm。 颌间距离过小的后果:
 对人工牙排列造成困难,影响义齿的美观和功能;
 义齿在磁性附着体安置区域形成基托薄弱区,容易引起义齿的折裂。
2. 磁性附着体义齿的制作
现以天然基牙牙根支持的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为例,磁性附着体义齿的制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基牙牙体以及根管的预备; (2) 制取基牙根管蜡型,取印模,并翻制带有基牙根管形态的模型; (3) 制作衔铁根帽; 衔铁临床应用形式现在主要有三种:①粘固型衔铁;②铸造型衔铁;③铸接式衔铁 以使用最为广泛大的铸接式衔铁为例:

国际上一直使用贵金属作为铸接金属,进行中熔铸造。其特点:①由于这类合金熔点远低于衔铁软磁合金的熔点,故铸造过程中不会对衔铁的表面形貌和内部结构带来不利影响;②价格昂贵。
 国内学者开始使用高熔合金作为衔铁的铸接金属。其特点:铸造过程中,衔铁表面会有较厚的氧化层形成,虽后经打磨抛光,但仍会对磁性固位力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铸接式衔铁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铸接金属的选择:尽可能地选用中熔贵金属合金,选用高熔合金应控制好铸接温度;打磨抛光:应谨慎处理根帽吸附面的氧化层;衔铁上有固定作用的把持针切忌反复弯曲。 而焊接式根帽,在保存衔铁表面形貌和提高固位力方面优于铸接式衔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1)将打磨、抛光后的衔铁根帽在患者口内试戴并粘接; (2)将磁体吸附于衔铁表面上的正确位置,取印模,灌制带有磁体形态的模型; (3)常规制作覆盖义齿,并试戴义齿; (4)患者试戴义齿数周后,将磁体粘固于义齿组织面内的磁体窝内,完成最终的磁性附着体义齿。
四、注意事项
(1)义齿折裂 临床中发现磁性附着体义齿最常出现的修复后问题是义齿的折裂,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磁性附着体易造成义齿基托局部薄弱;
 磁体及衔铁可能形成支点;
 义齿与对颌牙咬合不平衡;
 颌间距离较小;
 不按时复诊,牙槽骨吸收后未及时重衬义齿。 故在磁性附着体义齿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 (2)基牙牙周健康与口腔卫生指导 基牙牙周情况恶化是影响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远期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其具有如下特点:
 患者基牙龈沟菌群改变导致患者基牙患牙周病的危险性增加;
 医生应给予患者必要的卫生指导可有效控制细菌总量的增长,维持基牙牙周的微生态平衡;
 患者采取正确的口腔卫生措施可对菌斑的附着和繁殖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 (3) 在义齿制作以及戴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在义齿的制作过程中,衔铁边缘的位置;
 在磁性附着体基托相应部位作适当的缓冲处理;
 定期复查;
 定期使用氟化物和化学清洁剂,氟化物溶液或凝胶。
五、结语
随着新型磁性材料的开发和制作工艺的发展,磁性附着体将曰臻完善,满足患者对美观、舒适和固位的要求,以更为广泛而灵活的形式应用口腔修复治疗中。 课后总结


来源:口腔修复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