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瓷贴面,是指在不磨牙或尽量少量磨牙的的情况下,将薄层瓷修复体通过粘接技术(主要是釉质粘接)覆盖在牙齿表面,以恢复牙体正常形态或改善色泽的修复方法。如果牙体组织本身存在一定的缺损,将比较大的瓷修复体通过粘接技术(主要是釉质粘接)和牙齿结合在一起,以恢复牙体正常形态和色泽的修复方法称为瓷粘接修复。瓷贴面是瓷粘接修复中的一类,是最常见的瓷粘接修复形式。 1955年Buonocore提出的釉质酸蚀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树脂与釉质之间的粘接强度,这为在减少牙诲组织磨除量的同时,又保证修复体的良好固位效果提供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早期出现了用树脂把瓷和酸蚀后的釉质粘接起来的方法,这是瓷粘接技术的开始。把瓷修复体的表面用氢氟酸或其衍生物醛蚀,可以明显增加瓷粘接界面的粘接强度;硅烷偶联剂的应用也能够增加瓷粘接界面的化学粘接强.这些理论的发展,都为瓷粘接修复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保证了瓷粘接修复的机械性能,使瓷贴面修复得到了迅速发展。 冠修复体是最基本的固定修复形式,但有些情况下冠修复体并不是最佳的修复形式。这主要是因为冠修复体的牙体预备量很大,并不是最符合生物原则的修复体。
来源:口腔修复网 有些牙齿存在一定的缺损,但缺损面积比较小,尤其是在活髓时,预备成冠修复体就会感觉非常可惜;有些牙齿只是为了改善颜色而进行美学修复,不存在任何牙体缺损,如果把这样的牙齿预备成冠修复体就很违反生物原则;有些过小牙或者需要关闭牙间隙时,本来就需要扩大原来的牙齿,如果把牙齿预备小制作冠修复体就似乎不太科学。在这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其他一些磨除牙体硬组织相对较少、更符合生物原则的修复形式。瓷贴面和瓷粘接修复就是这样的修复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