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分类及修复原则 第I类:前牙区缺损,此类缺损又分三个亚类。①第1亚类:乳前牙缺失;②第2亚类:牙根未形成的恒前牙缺失;⑧第3亚类:牙根已形成的恒前牙缺失。第1、2亚类适合活动义齿修复,卡环固定在乳尖牙上,唇侧无基托,不妨碍牙槽嵴的生长又美观。第3亚类,牙根已形成的恒前牙缺失,可做固定间隙维持器(简称固定义齿,以下同),也可活动义齿修复”。 第II类:后牙区缺损,远中有天然牙存在。此类牙列缺损分三亚类。①第1亚类:乳磨牙缺失;②第2亚类,牙根来形成的后恒牙缺失;⑧第3亚类,牙根已形成的后恒牙缺失。第l亚类可做悬空式牙桥,不恢复颊、舌面形态仅恢复咀嚼功能,保持缺牙间隙,并可观察恒牙萌出。第2亚类可做活动义齿,等待恒牙根形成。第3亚类可固定义齿修复,也可活动义齿修复”。 第III类:后牙区缺损,远中为游离端。此类分二亚类:①第l亚类:单侧后牙缺失;②第2亚类:双测后牙缺失。此类牙列缺损都应活动义齿修复。为了不妨碍颌骨发育,活动义齿颊侧应无基托,并定期更换新义齿。 第IV类:前、后牙缺失,此类牙列缺损应活动义齿修复。 第V类: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义齿修复应和正畸治疗相结合,先正畸治疗再修复。
第VI类:原发*少牙或无牙。此类缺损应注意遗传因素和全身系统*疾病,及时做义齿,恢复咀嚼功能和外行,随年龄的增长定期更换义
齿至发育成熟止。
讨论 1.分类的目的及意义 儿童牙列缺损形式多种多样,目前国内外尚无一分类方法。我们征求多位修复学专业及儿童牙病权威的意见将儿童牙列缺损分六类及相应亚类,使之条理化、简单化,以便记录及书写病例、研究、讨论、修复设计和进行统计学分析。 2.该分类的优缺点 该分类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有助于进下探讨儿童牙列缺损的修复。 2.1将原发*少牙或无牙与继发*缺牙区分开来,有助于分析了解缺牙病因,使人一看分类,就知道是原发*缺牙还是继发*缺牙,一目了然。 2.2将单纯缺牙与缺失合并牙颌畸形分开,缺失合并牙颌畸形作为第V类单独列出,便于修复与正畸联合治疗。 2.3将单纯前牙缺失、单纯后牙缺失远中无游离端、单纯后牙缺失远中有游离端以及前 后牙混合缺失分别作为I、Ⅱ、Ⅲ、Ⅳ类缺失列出,便于设计治疗方案。 2.4将乳牙缺失、恒牙缺失根尖未形成、恒牙缺失根尖已形成作为亚类分别列出,有助于区分是乳牙缺失还是恒牙缺失,以及恒牙根尖孔形成情况,便于拟定治疗方案。 该分类不能包括牙列缺损的*质,牙列缺损对功能和美观的影响等。如在六个分类中,第Ⅱ、Ⅲ、N、v类都可能包含后牙缺失,但其亚类都无法标明部位,因此在同一分类中可能出现完全不同*质的缺损。另外我们将合并有牙颌畸形的各种缺损划归到第V类;将原发*少牙,或无牙的各种缺损归到第Ⅵ类。此二类单纯从模型上不易看出。 总之,一个理想的分类不但应当从牙列上立刻看出是何分类,能够初步了解义齿的设计设想,同时还能方便使用且为大多数人乐于接受。 3.儿童牙列缺损的治疗原则 3.1 各类牙列缺损诊治之前,缺牙区及其基牙部位常规X线片,最好拍全口曲面断层片,以了解缺牙是恒牙,还是乳牙,恒牙根尖孔是否已经形成。
3.2由于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牙、牙合、颁发育不完善,因此各种修复方法不应对儿童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活动修复不应设计唇颊侧基托,固定修复最好做悬浮式固定桥或丝圈保持器,并定期复诊及时更换义齿。 3.3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分清是乳牙早失,还是恒牙迟萌或缺失。前者一般做间隙保持器,而后者多采用助萌的方法。一个符合生物*能的间隙保持器应具有如下条件:①必须保持缺牙间隙的近远中长度;②防止对抬牙伸长;⑧不妨碍恒牙萌出及牙槽骨高度、宽度的增长;④不影响颌骨高度、宽度增长;⑤多数乳牙缺失时,不仅保持缺牙间隙,而且能够恢复咀嚼功能;⑥不损伤牙体组织及口腔软组织。 3.4儿童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时,应考.虑修复一正畸联合诊治。乳牙牙合期牙颌畸形的矫治一般宜在4岁左右进行,戴矫治器时间不宜过长;矫治力应当温和;力点尽量靠近牙颈部以减少牙齿的倾斜移动。混合牙列期牙颌畸形的矫治为预防*矫治或阻断*矫治,需要适时地更换矫治器。矫治器的设计应考虑患者牙、颌、面的生长发育特点,避免对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一般只作阶段*矫治。
来源:口腔修复网 |